刀尖下的武强年画古版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强木版年画,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和雕版印刷于一身,主要工序全用手工操作,具有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在考察完武强年画后,形象地称之为“东方圣经的图解”。
《深州风土记》上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板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总被官方视为“粗俗”之品而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用价格低廉的毛头纸制作,很少有人保存或者使用多年,因而造成武强年画很难找到准确的历史起源,更难以留下传世的精品力作。 比之于普通纸质的年画作品,刀尖下的年画古版则能较容易地存留下来,由于它是以华北平原上常见而且硬度极高的杜木或梨木做刻板,这些画版也就成为研究传承武强年画非常重要的“活化石”。
年画之美,就在于这种原生态、纯手工、极具中国风格、极富中国气派的制作工艺。唯其制作方式的古朴手工,才有了武强年画这一传统工艺熠熠生辉。
传统的武强年画需要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完成。
绘:是第一道工序。画师画的样子要经过作坊主人的同意,然后用薄薄的绵纸照样子将墨线重描下来,反贴在事先准备的木板上。木板板面要平,板质要硬,柔韧适度才便于雕刻且耐磨损。把墨线稿用浆糊粘贴上,不得有折皱,待浆糊干透后,涂上一层芝麻油,一是为了墨线更清楚,再就是增加板面的柔韧性。
刻:墨线版也称“主版”,将刻好的主版印出样,照画稿的颜色分版,叫“择套”,一色为一版,一般是红、黄、蓝三套色版,有的加粉红或者浅蓝,通称“小红”、“小蓝”。
印:也叫“全套”,先印墨线版,依次印大红、粉红、黄、蓝、浅蓝版。有的画稿需要两块色版重复套印才能形成另外一种颜色,而每刷一种复色,必须在上一版的颜色晾干后才能施行,以防把颜色弄脏。
有人说,武强年画甚至可以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类似成果相媲美。但是两者相比较,武强年画独特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可以更好传达出中国古代农民的审美情趣以及北方农村特有的生活风貌。
构图饱满
首先是适应木版印制工艺的要求。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因此,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造成一种充实感,一种热闹气氛,也表达出人们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
造型夸张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线条粗犷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精制细腻。
色彩鲜明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武强年画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特点之一是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却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特点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
线条粗犷、色彩单纯,通过艺人们千百年来的锤炼,武强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绘画上,从民间的欣赏习惯出发,不断推出多彩多姿的品种;刻版上以大刀阔斧的手法见长,阳刻为主,兼施阴刻,刚柔相济,呈现一种古朴稚拙之美。把正义力量和美好愿望通过画笔传达出来是武强年画的可贵之处,许多年画传承了杀富济贫、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
武强年画是农耕社会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因其体裁形式多样,涵盖门画、中堂、对联、贡笺、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斗方、灯方、西洋景、扇面、博戏图、冥币、张搭、年历等。再加上题材分类广泛,包括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故事戏曲、历史典故、新闻时事、风趣幽默、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春宫图、智力游戏等,堪称“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武强年画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诗词,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句,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每一块年画的画版不过三尺见方,却在方寸之间极其生动或者是夸张地表现出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再加上细致兼粗犷的线条、大胆又细腻的设色、单调而丰富的构图、抽象却传神的形象,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制作工艺,这些都在刻工的刀尖下一点点地清晰鲜明起来。遥想在那个漫长的日子里,每一张年画在年节的时候被人请到家中,非常隆重地张挂在家家户户的大门之上、正厅之中,张贴在卧室、书房之内,更多的却是进入到生活清苦稍显寒酸的寻常百姓家。他们辛劳一年尚不知明年会有何样的光景,总会在叹息之中仰望着墙壁上的年画神码默默祈祷,寻求一下精神上的慰藉吧!这年画里面不知寄托着广大农民多少质朴而又微茫的“中国梦”呢?
武强年画古版——刀尖下传承下来的民族记忆,每一块幸存的年画古版里面都隐含着汉民族先民曾经的悲喜基因。虽然早已找不到典籍里描述的“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南关(武强年画的原产地武强县街关镇南关)盛况,却只能来到坐落于武强县城滏阳河畔的“武强年画博物馆”中,从这些静静沉睡着的古版里面回望一下历史的烟云了!即便如此,也总是会让人觉得多了一点幸运,因为毕竟我们还能在一个现代化的角落亲眼看到这些“刀尖下的年画古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