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分量”

首页    理论探索    景泰蓝的“分量”

   景泰蓝是造型艺术。

    那么,“型”的概念应怎样理解呢?我们从工艺美术价值结构和意义上来分析,其价值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四类:实用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荣誉价值。单就从欣赏价值上讲,它的“型”超越了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就是审美价值,是一种物化了的精神价值。景泰蓝的“型”与“形”不同,它并不完全代表着器物的形状,这个“型”就是“分量”,而这个分量也不是指器物的自身的重量,而是景泰蓝制品承载着的历史文化的蕴含与积淀,越多就越显得沉重,越沉重就越使人惜爱不释,玩味不腻,久而不厌,在愉悦中得到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人文启示和联想,也就是说,在愉悦中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濡染与薰陶,同时,景泰蓝有集多种杰出工艺于一身之大成的“海纳百川”的优秀特点,散发着中国乃至世界工艺文化的馨香。亘古的历史、沉厚的人文以及非凡的发展历程、精湛的技艺质量和稀贵的材质,造就着景泰蓝,使它在“型”的层面高出其它工艺而独秀于林。

    精高品质是现代的时代艺术特征,从工艺发展规律上认识,现代社会高速前进,科学、文化、经济、民生等等各个领域都超越于古代,而工艺美术则也是如此,故我说,景泰蓝的分量应该愈来愈重。

    早在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七届法国国际珐琅艺术品展览会上,曾有外国朋友参观中国展品时说:中国的产品有些保守。我的理解是,他所说的保守,决不是“型”的层面,因为他不是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及工艺的认识不足,所以不能直视这一层面,他纯粹是指产品的外形,说中国产品更多的是各种器皿。我们中国自古讲究的就是“器”,离形“器”,也就谈不上其它了,在我们中国的工艺分类中把不同质量、工艺、形制的艺术品都叫做“器”,比如:瓷器、漆器、青铜器、玉器、竹器、木器,还有珐琅器(即珐琅艺术品),离得开器吗?其实大凡历史悠久的国度都是如此。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去寻找一下了。首先,西方欧美的工艺美术紧随时代进步而进步,亦随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个性化的自我表现作品很多,是不局限于“形”的艺术表现,可以这样讲,西方工艺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发展动态几乎是同步的,无论是积极的思想,还是消极的思想,或者是怪诞事物,他们都可以搞,总之,他们属于自由放纵状态。而我们中国不是这样,工艺美术是很独立的,它不同于绘画、雕塑、建筑,它靠的是在严格传承和延续的基础上发展,包括工艺、技术、器型、纹饰等,在大量吸取和延用古法的同时,糅进现代技术和新的理念,故其发展方向与速度和西方比起来是有异的,异在文化的承传连续和功能改造上。现代景泰蓝在古代“器”的辉映下仍在继续和发展。再者,世界珐琅的发展在公元十四世纪前后(世界珐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末)就已经形成了东西方的分道扬镳,在西方法国(里摩日)形成了世界珐琅(画珐琅)艺术中心,在东方中国(北京)形成了世界珐琅(景泰蓝,即掐丝珐琅)艺术中心,画珐琅和景泰蓝虽同属珐琅艺术范畴,有着同祖的渊源,但工艺性质截然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方人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再看东方中国富于历史、自然、人文、哲理的思维,就会感到稀奇、生疏、怪异和神秘,有时还会感到不适。我们中国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是有它的规范和道路的。就玉器而言,中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玉的欣赏和崇拜,可以说是至极了,尤其是中国的商代(神玉时期)和汉代(王玉时期)对玉的膜拜与热衷。它的历史意义和内含是西方宝石历史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造型艺术就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新文化、新思想的启动,在构定了东方审美意识的框架上,在深厚而肥沃的历史土壤中,在当代和谐通畅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各种工艺美术茁壮成长,他们在肩负历史中前行,在跨越时空中腾飞。

    景泰蓝的造型艺术,不单是外表的形状,艳丽的色泽以及流光般的丝路,它包含了一种社会文化和一种独特艺术的含盖,同时更深刻的表现了中国人的包容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正因如此,景泰蓝的分量才显得很厚、很重。我们知道,景泰蓝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金属工艺领域继夏商青铜器之后又一世界性的伟大壮举,无论是做为景泰蓝的母体艺术的青铜器,还是瓷器,或者是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传入中国的“佛朗嵌”(外镶珐琅、有丝珐琅),都为中国景泰蓝的诞生创造了雄厚的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是多民族的中国人的睿智,聪惠和机敏,也就是说,景泰蓝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性,这一民族性一贯支撑并不断延展,这也成了景泰蓝工艺的标识。这一民族性昭彰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展现,充斥着景泰蓝创意、设计以及制作的全过程,景泰蓝的“独秀”在于唯品高唯上,唯精艺唯绳,构得了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地位,也从而奠定了我的“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的传统性”这一设计思想。

    那么,怎样能更好的将景泰蓝这一造型艺术进行到底呢?我想在我三十多年创作设计与实践的生涯中所积累和总结的前提下,谈一谈景泰蓝现代“分量”的问题。

  一、创造一种景泰蓝特有的新文化

    在谈论文化时,有人会认为,有表现就有内容,有内容就有文化,我以为这是不全对的,太片面、太笼统了。一种文化需要如何体现,并且体现着一种怎样的文化,这是关键问题。创造景泰蓝特有的新文化,是我们所有设计师和大师们的责任与使命,也应该成为我们在今后创作中所一贯坚持的原则。

    没有文化就没有风格和品味。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需要文化,需要有品味、有风格的东西,我们不能盲从、不经意和不负责任,否则会导致这一传统艺术惨遭厄运。

    怎样创造景泰蓝的新文化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实践:

    首先,当我们在创作和设计中,要考虑如何运用景泰蓝特有的语言,表现什么内容,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欣赏效果;或者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比如:A、2006年我设计的六件套70寸大瓶,内容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民俗长卷《清明上河图》全图,表现的是北宋汴州城景,熙熙攘攘的人群,栉比参差的建筑,漕运航泊船只,互市休闲的士农工商,汇成了繁华、清明与和谐的社会风貌。将这一画面再现于景泰蓝制品上,将古代文明反映到作品上,将风俗人情、繁华和谐以古喻今的表现给大众,并起到传承和发展古代文明的积极作用,在景泰蓝行业此举也是首次,包含了成套的件数和全图展现,是人们难得的艺术珍品。B、2008年我创作的30余件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为古青铜器的再创造器型,所谓“再”,就是放大历史,让功能归一――单纯愉悦性。古青铜器是有专门用途的,如“盂”,类壶,体积不大,而我将其做到足以让人想象不到干什么用,只能做陈设与欣赏。在这类器物上大施各种纹饰(包括各朝各代,并非完全夏商纹饰),反映着古代“祭天”、“祈神”、“福佑”、“纳寿”、“吉祥”……的含义,让今天的人们去感受、去赏析、去品味。C、2010年底,我设计的“影玉”系列作品十余件,主要内容是通过弘扬中国千万年的玉文化,展现景泰蓝非凡的塑造力和表现力,并用独特的景泰蓝语言表述千万年人类文明史的辉煌与人类不离不弃、亲密无间的玉文化、青铜器文化、瓷文化、景泰蓝文化的伟大与精深。

    我们在设计中,古代题材也好,现代题材也好,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讲出什么来,传达给大众,让他们去欣赏、去品味、去收藏,也让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发挥到最强的装饰功能、弘扬功能和愉悦功能。

    其次,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优秀设计题材,结合特有的加工工艺,加以创造和发挥。景泰蓝有史以来,题材除过去的皇家内容,就是现行的大众人物、花鸟类。当然,大众的要求是重要的方面,但是我历来主张一个好的设计师是起带头作用的。就审美主体与客体而言,主体一旦起到了引路和引导的作用,那么客体自然就能随之若鹜,这就需要我们有艺术良心,艺术魅力,艺术使命感。“市场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这句话非常对,在市场经济里,大众有选择的权力,价格也好,货色也罢,好的(适合购者消费心理需求)就要,不好的(不适合购者消费心理需求)就不要。但是,我们所设计与制作的作品和产品失去个性(流于俗套或逐利而为),艺术就会变得平庸乏味,也就失去了这个艺术的存在价值。因此,盲目的适应也只会带来消极的恶性循环。如何调理好这一矛盾,也是我们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总之,艺术是创新、是创造,好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是我们的创造的源泉和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再有就是,我们有了好的素材,正确掌握制作水准,张显我们的风格与品味,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好的题材需要相应的工艺技术和必备的工艺条件来进行表现,一个风格的形成要付出精湛技艺的代价的,是要设计者通达而深明,准确而迅捷的构思为筹码的。制作是工艺品表现风格最直接的形成过程,因此,在造型设计、丝工纹样设计和色彩设计中要与工艺紧密结合,不可想当然,要在“羁绊”中解脱出来,让品味与风格的光芒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来。

    简言之,景泰蓝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博大内容的文化载体。这里的所谓文化,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或间接用景泰蓝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换言之,就是用文化底蕴去铺展景泰蓝未来发展的道路,使景泰蓝历经数百年的今天,更加厚重、更加完美、更加璀灿。历史上的景泰蓝是权力的代表,皇势的象征,现在王气消歇,而景泰蓝做为大众艺术将永远辉煌。

    二、注重纹饰与色彩的心理感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和品味,在古代,景泰蓝的掐丝工艺最盛,清中晚期出现一些专门从事单项掐丝技艺的人物群体,象“拐子张、拐子李”等等,这些称谓都是人们对其所专长的肯定,掐丝几乎代表了景泰蓝工艺的全部特征,故有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之说,足见其重要。发展到了今日,掐丝仍很重要,但更多的是“移情别恋”的注重了色彩的处理与感受,在很多产品中,点蓝工艺发生的变化最大,也最突出,简单填釉的古法早已过时,即使是简单的一朵花,也要调成多个色节进行过渡,出现了“润色”的效果,实际是借助了瓷器和绘画的原理,在过去的产品中是见不到的。这种方法持续了百年至今,深得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提到绘画原理,我想就我的另一套作品“魂归”的设计与制作谈谈感想:这是一件罐式器,纹饰是一幅春光秀美的景色画面,一棵硕大的树立于中央,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藤蔓缠绵,群雀嬉戏,背景春色盎然,林山依稀,寓含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各民族与祖国的血缘亲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和民族美好的未来。要将这样的理念展示出来,浮表的施釉是不行的,在我们众多的产品中基本上是表面文章,也就是说,无论瓶子还是其它,只有薄薄一层纹饰效果,虽然润却显空洞,而“魂归”采用多层次、多色度、多色象的点制,将画面营造成三度空间,形成近、中、远的绘画效果,透过表面可看到内里,仍有内容、仍有表现,打破了“地子”的概念,将整个画面归于一体,很是耐人寻味,将主题刻画得淋流尽致。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这样,是针对而言,我只是说,这是一种布色、施釉上的创新,是一种风格,一种品味。

    在点蓝技艺中,我们还常说到“调子”,“调子”也是绘画的产物,它能很好的表现一种风格,调子就是一种创新,我记得早些年发起于北京珐琅厂。“调子”是画面的色彩倾向:A、趋于一个色相,众多的釉料或进行微对比,或进行邻近色相混推移,或在一个色相内进行;B、冷调或暖调;C、整体色彩感觉中的某种趋向性的调子;D、一种强烈的对比,利用原色系之间对比或互补色之间的对比等等。调子的处理需要点蓝技艺的提高,若独立操作,不懂美术,不懂绘画是很难做到的,现代作品大多是需要色彩图纸的指引(因为最终的工艺手段的实施是要工人来完成的,而工人绝大多数是没有色彩专业知识的),或者是设计者亲力亲为或是以人代图。

    古代作品由于釉料种类少,色彩感觉略显单调,但是古代作品就是一个大的时代风格,这是不容置疑的。

    在纹饰与色彩的设计中,借鉴与模仿是可行的,象瓷器、青铜器、漆器以及绘画等,但是绝不能丢开景泰蓝的艺术特征,无论工艺怎样改革,纹饰怎样翻新,色彩怎样尝识,造型怎样变化,景泰蓝就是景泰蓝,而不是其它工艺,也就是说,我们要说景泰蓝语言。

    一个风格的建立,主要是靠审美主体自我个性的操控、确立和体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历史的学习,美术的学习,一方面要亲历研究丝工对线描的要求和釉料(不同性质和不同成分)在高温中的性能与效果,只有将这些知识容为一体,再通过我们聪明才智才能设计制作出真正有风格、有品味的艺术精品来。一味只在纸面上设计而忽视其技艺,脱离实践是不行的,设计者应该即是“家”,也是“匠”。总之,纹饰和色彩上我们要给观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有持久、强烈的震憾力,也以此来增加景泰蓝的“分量”。

    三、建立精品观

    景泰蓝行业曾一度出现过很烂的状况,烂在何处呢?烂在没有了艺术水准,烂在粗制烂造,烂在失去分量,烂在价格低端。不难看出,艺术品如果丧失了艺术成分,便失去了存在价值。我参加一些展会,看到全国范围内的众多工艺品都在大步伐的发展和进步,很是感动,很是高兴,心中充满对我所从事的景泰蓝事业的无限感慨与幻想――一定要打造景泰蓝的现代精品、极品。

    精品,就是高、精、尖的作品。一件精品不在乎有多大,只有于精,精在工艺技术中,精在构思的巧妙中,精在人们的鲜见中,精在富含文化内涵中,精在足以使人们爱不释手与珍藏中。我想每一位大师和设计师都有精品梦,都想创造出一块自己风格的天地。那么,直接生产企业自身有没有精品梦呢?也有,而且很急迫。他们经过了辉煌时代,也经过了烂的历程,一些企业自发掘起,积极努力地行动起来,到处求援于设计师,求援于技工师傅(因为自己的企业不具备拥有的条件),大有打一场精品仗的气势,这些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我们都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但是不能忘记,大多数生产企业的起点很低(指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的热爱程度以及精品所需的人员与资金等),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制造出精品来的,更不要说自己的精品。这就是现状,做为大师则至关重要,建立精品观,首先就是设计大师。

    精品的设计不同于一般产品,在艺术构想上要表现什么内容,什么思想,是第一考虑。就景泰蓝而言,题材是不应该受到什么制约的,只是做得如何罢了。前面讲过,创新作品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当代社会中找题材,我想是太容易了。翻开史书,每个朝代都有许多积极的、向上的和可供人们思考的内容,包括古人、古物、古事以及某一哲理、神话、宗教、风俗、传说等等。当代社会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旖旎的大自然景色,有风情万种的各族人民,有恬静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和谐建设的社会风貌。但是如何去展现呢?这就是我们的创造所在。我以为,首先考虑的就是载体――造型。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现,有时内容决定着造型,有时造型又决定着内容,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甚至说造型是整个要表达的内容的一部分,换言之,所要表达的艺术构想、文化情怀是通过特定造型做为载体而实现,而往往这一载体的存在又是所要表达的内容部分。因此,一件好的内容表现所需的造型形式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审慎考虑的,决不是随意拿来一件就可以的,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师是理解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现在作品中瓶子形式太多,往往一说到景泰蓝,马上就联想到瓶子,似乎“瓶子”已成为景泰蓝的代名词了。这些会造成误区或误会。当然,一件美丽、漂亮的瓶子加上美好的纹饰及色彩,还是很受欢迎的,古代就有许多瓶子的形状保留下来,至今延用,如梅瓶、胆瓶、天球瓶等等,只是现在瓶子类器型太多了,它充斥着整个景泰蓝品种,再加上利益的驱使,使景泰蓝的整体素质、质量和分量有所下降,尤其是种类的单一和内在质量的走低。当然,时代变了,产品的结构与精神风貌也要随之而变,但产品的单调和质量的平庸总是让人觉得与时代不符,精品、极品、国宝级产品太少了,严重缺乏做工复杂一些和工艺精道之器。究其因,缘为资金不足,并不是少创作,每一位大师都愿将自己的创思结果展示出来。由于缺少好的平台,显得无能为力,当然,这是一个过程问题。

    在作品的表现中,纹样及色彩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造型的基础上施以优美畅顺的铜丝,通过千变万化的色釉,变成美妙绝伦的艺术精品,这是个完美的构想过程、制作过程、创新过程。

    精品本身就是文化,制作的作品可以说基本上应该是无暇疵的、无缺憾的,设计师在工艺的把操中时刻不忘的应该是,我们在做精品,在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在做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在做中国文明的传承。

    四、开辟一条更加广阔的创造天地

    多元化的欣赏结构,注定就要多元化的风格与品味来迎合,反之,多元化的风格与品味引导多元化的欣赏群体。景泰蓝在创新道路上,一直是比较缓慢而艰难的,自景泰蓝在建国后注入了高等美院的血液后,便开辟了一个广大的创造天地,这一伟大行为,使其彻底地得到改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景泰蓝的生产与销售,曾出现一波三折的情况,有时的销售是空前的好,有时又低迷的难以维持,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包括内在质量(设计与创新方面)在内,再加上销售方面出现某些问题或不太得体所致。随着企业私有化的发展,真正搞艺术品并将自己容入艺术氛围之中的企业领导者太少了,绝大部分在为企业的生存而奔忙,厂里工人的工资、加工销售的合同签订、原材料价格、流动资金的筹备等,足以使一个厂长累得团团转,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关心产品的创新问题呢?有时甚至连必要的质量管理问题都顾不上,我想那就只有生存意义了。

    如果为了发展景泰蓝艺术,真正投身于这项艺术事业,厂长在百忙之中就要重视起产品的质量与创新问题,重视起设计师和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的设计构想和理念,因为企业是设计的平台,只有企业发展了,设计才能更好地得到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与设计者和大师的接近,才能不断地得到双方的提高和发展,共同建设好创作平台,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

    景泰蓝的设计,更多地表现在外部特征上,与其它工艺品一样,呈现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景泰蓝是特种工艺,它的材质很昂贵且做工又相当复杂繁索,因此,它的表现就不能草率,比如有些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空洞,布白与纹饰是否得当,色彩感觉是否舒服,工艺工序是否细致等等,总之,景泰蓝作品要追求完美。

    我在人生中总结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两大追求,一是感觉、一是方法。完美的表达就是方法,方法好了,给人的感觉就舒服了,因此,一件精品总是同时愉悦设计者、制作者和欣赏者的。

    综上所述,建立景泰蓝创新设计理念,创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品味,象“厚德载物”,让景泰蓝越来越有承载力,让他的分量越来越厚重,真正让景泰蓝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礼器”、“重器”,这是我们设计者和大师以及生产企业领导者的共同使命,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汲取其它艺术营养而进行大胆创造的最具实际的考验,是我们艺术良心和艺术灵性的最佳表现。

2023年3月9日 21:37
浏览量:0
收藏